一、活动缘起:
1、项目资源价值分析:
孩子们都是喜欢探索的小精灵,平日里我们觉得平常稀松的事情,在他们的眼睛里却会变得惊奇无比。所以,从木板指缝里透出的那一颗颗富有生命力的小草把他们都吸引住了。“木头里面也可以长出植物来!”这个话题对于这群好奇宝宝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为了亲眼见证这缝隙里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我们也就开启了“缝隙里的植物”这有趣的探究之旅了。
2、孩子的声音:
木头上面怎么有这么多草的?
这个草是从下面长出来的!
下面肯定有很多种子吧。
有线线(缝隙)的地方就有草长出来了!
3、孩子的经验分析:
经过小班一学期,孩子们在各种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专注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能够有目的地去观察、分析一件事情和一个现象了,在持续观察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都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集合大家的力量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种植方面,基本的种植知识和操作技巧已经掌握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在有缝隙的材质里种植植物,感知缝隙里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只要有空间植物都是能够生长的。
2、在种植过程中,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明白他人的语言指示,能够用完整的语言与别人交流,会对别人的意见或问题加以回应。
3、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4、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接纳、认同同伴,能和同伴共同完成种植记录,学习与别人分享、轮流。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搜集各种有缝隙的材质物体
(2)种植工具:透明玻璃瓶、量杯、青菜种子等
(3)观察工具:放大镜、照相机、观察记录本等
2、经验准备:
同上面经验分析
六、情境脉络:
四、《缝隙里的秘密》活动计划表(一)
五、《缝隙里的秘密》活动计划表(二)
七、环境创设(照片):
1、小朋友发现了这个奇特的现象,然后进行了讨论,好奇其他的地方还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所以在幼儿园和家周围,大家进行了寻找,发现了很多。
2、实验进行时
3、用记录纸记录种子的成长
4、有实验失败了,但是我们想好了解决的方法,继续开始实验~~
八、故事:
缝隙里的秘密
故事:木板里的小草
注意:
和往常一样,我们去了小二班东面的沙池玩,其他小朋友都在沙地或者软木地里玩,只有悦悦一个蹲在了池边的木地板上,看了她好久,一直蹲在那边,好像在摆弄什么东西。
“悦悦,你在干嘛?”我问。
“老师你看,这里有草。”悦悦指了指地上的小草。“这里有,这里也有,很多很多,它们长得好奇怪啊。”我们的讨论吸引了旁边的几个小朋友,大家也都参与了进来。
“这里有的草是从洞洞里长出来的。”小羽拉着长长的绿草说。
“它们都好长啊。”小戈说。
“我看不到它们的下面了,长得很下面的,老师,在那个木板的里面,这个缝里面长出来的。”小颖说。
小羽用力拔了一棵,但是没有拔到根部,拔到一半就断掉了,还被小颖责怪了一番,说他破坏花草。小羽委屈地说:“我就是像看看它到底长在哪里呀。”
识别:
悦悦发现了木板里面的植物与平常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不同,并提出了疑问,这与《指南》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1条“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和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第1条“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相对接。小羽的探究是和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2条“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相对接。
回应:
植物从木板里面长出来,真是一个有趣的发现。悦悦无意间的发现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我就将这个有趣的发现拍下来,在回教室的时候,请大家一起参与讨论:“为什么木板里面会长出植物来”综合孩子们的答案,我们一致同意首先是因为有种子在木板的下面,其次,是因为木板上面有一条缝隙,有一个空间,然后种子发芽就从那里钻出来了。但是,这也仅仅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的话,最终还是要进行实验。所以,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第一,去我们周围生活的地方找一找还有没有缝隙里的植物;第二,寻找有缝隙的种植材质。
故事:我找到了!
注意:
做完晨锻,我们便排好队伍,准备去幼儿园里找一找这神奇的可以在狭小的缝隙里生长的植物。一路上,大家的眼睛不断地在张望。“老师,这里有!”小辰指着一堆草说。“你这个不对的,它们就是长在泥地里啊。”还没等我说话,小仁已经提出异议了。继续往前走,“墙上!快看!这里有!”小泽好像发现了什么,大家都涌过去看。只见在灰白的老墙壁上面,突兀地冒出了一根有力的细虬枝,上面长了几张绿色的叶子,看上去骨骼清奇的样子。“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小朋友都挤了过来,我请他们排好队慢慢看。有的孩子伸了小手摸了一摸,感觉硬硬的;有的孩子低着头仔细地看他生长出来的地方;有的孩子碰了碰它绿色的叶子。“老师,太神奇了,墙上怎么会长出来的?”小羽问。“是墙面上有个洞洞吧,然后正好有一颗种子在里面,它就长出来了。”小仁猜测。
一路走过去,我们发现了原来在我们幼儿园里,有很多的缝隙里的植物:地上的地砖缝里、升旗台的木栅栏里、水泥地的缝隙里、甚至在低矮的放屋顶上……小朋友们都兴奋不已。
识别:
小朋友们的寻找过程是与《指南》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3条“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相对接。
回应:
寻找的环节是小朋友们很喜欢的,因为在寻找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乐趣产生。就像寻宝游戏一样,每发现一个就会有新的收获,当然会非常开心。那么,我们把这份开心延续下去吧。除了在幼儿园里寻找之外,孩子们决定,去家里找一找,看一看,有没有“缝隙里的植物”。这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让我感到很开心,一来说明孩子们对于这个事情真的很感兴趣,二来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会更加开心,也可能对我们以后活动的开展有更大的帮助。
故事:原来缝隙里植物在我们身边有很多!
注意:
“老师,我在我们家旁边的楼顶上发现了有树长出来了。”一早,小羽就走过来跟我说。“还有,地上的砖头里面也有的,和我们幼儿园那个差不多的,细细的小叶子的植物,也会长出来的。”小羽观察到的挺多的,从他妈妈发在群里的照片就可以看出来。
我把昨天家长们发在群里的照片整理了一下,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起分享在自己家周围的“缝隙里的植物”。
“我在路的旁边,就是那个硬硬的地上面,高出来的地方。”“是不是水泥地?”我问。“是的,水泥地里面有一条缝隙,里面长出了一棵小的树,不知道谁弄断了,可能死掉了把。”小辰介绍得很详细。
“我是在墙壁旁边找到了,在和路接在一起的地方,长出了一颗植物,绿绿的。”小戈说。
“我家的窗户那边长了一颗草,就在防盗窗那边。”小岩说。
“我找到了很多很多的,有这么多。”小阳边说边用手比划了出来,“这个草毛毛的,很细的,但是很多,就是在路上找到的,好像也是水泥地。”
几乎每个孩子回家都找了,我们一张张地把他们找到的照片看完了,小朋友们还意犹未尽,讨论着自己在上学路上的发现。
识别:
和在幼儿园一样,家里进行的调查活动也是简单的信息收集,小朋友很乐意做这样的事情,与《指南》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3条“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相对接。在给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时候,孩子们利用了自己所掌握的尽可能多的语言来描述,这与语言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中第3条“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相对接。
回应:
孩子们很积极,家长们也很积极地帮着我们一起寻找。其实,这真的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也很神奇,所以才能够那么吸引孩子们。最近几天,大家都沉醉在寻找缝隙里的植物这个情境里,每当发现的时候,都开心不已。那么接下来,我们的实验环节就要开始了,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因为有缝隙种子才能够长出来,那么我们就要寻找一些种植的时候可以产生缝隙的种植基质进行实验,看看到底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故事:寻找可以产生缝隙的材料
注意:
(一) 猜想、讨论
缝隙里的植物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大家都想亲眼见证一下,那么第一步,我们就要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哪些材料在种东西的时候是会出现缝隙的呢?小朋友们进行了积极猜测。
“我觉得木头可以的,就是我们玩的沙池那边的小木头。黑色的。”小恩建议。
“我们搭积木的木头积木。”小颖说,“因为把它们叠起来也会有缝隙的。”
“沙子不知道可不可以?”小为说。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的,最后还是决定可以用,因为千千说沙子里面有很多小洞洞的,香樟树小苗就是从这些小洞洞里面长出来的。这个理由说服了大部分的小朋友。
“我们吃的米饭,还没有烧熟的时候,是一粒一粒的,里面有缝隙的。”元宝说。
“还有小石头,就是沙池那边的小石头,圆的那种。叠起来的话是有洞洞的。”小仁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最后,在小朋友们的讨论下,我们一共选择了六种材料基质,分别是小木块、沙子、米粒、塑料积木、石头、木头小积木。
(二) 寻找、收集
既然已经决定好了,我们就雷厉风行,马上开始行动,根据大家给出的建议,正好我们有六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商量一下,认领了一种材质。以后和这相关的都由该组负责了。分组决定了之后,再商量寻找材料的方向和地点。石头、小木块和沙子可以去东面的小沙池那里收集;米粒小组去食堂向食堂阿姨收集;塑料积木和木头积木教室里就有。确定了收集的地点,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两位老师和阿姨带队,开始行动。我带着葡萄队的孩子来到了食堂,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有点难为情,不肯开口,在食堂阿姨的微笑询问下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来意,收获了一小盒洁白的米粒。等我们回到教室,大家也都回来了,六种材料收集完毕。
识别:
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猜想,也有小朋友对于同伴提出的建议有不同的意见,我们都通过讨论可行性进行分析,这与语言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中第1条“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相对接。
在收集材料的环节中,我们进行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材料收集完成,体现了小集体的力量,有的孩子知道要估计他人的想法,接纳他人的意见,这与《指南》社会领域(一)人际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第3条“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相对接。在活动中,孩子们都非常投入,这与社会领域(二)社会适应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第1条“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相对接。
回应:
今天在猜测讨论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的脑洞还是挺大的,也让我感叹我想不到的地方孩子们也能想出来,而且还是比较有理有据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也都是动了一番小脑筋的,不是随便的瞎说,这点让我感觉在种植的这方面之前的种植经验给了他们很好的基础,有付出有研究还是有收获的。
正好有六种材质,我们也有六个小组,所以我们就索性以小组为单位,认领材料后进行合作实验(包括合作种植、合作记录、合作养护等),在分配的时候倒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有两组相重合了,我们经过微调,大家也都很谦让。找到了种植基质,那么接下来就要正式开始实验了。那么要种在什么地方比较方便又利于观察呢?小恩小朋友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透明玻璃瓶。确实非常不错,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尽快去搜集六个大小合适的玻璃瓶,为下一步的种植做好充分的准备。
故事:我们一起来实验
注意:
材料准备齐全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种植了,本来我以为会比较顺利,但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因为瓶子比较深,小楠说要把种子种在沙子的中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种子就可以快点长出来了。其他小组听到后,也纷纷在讨论应该种在什么地方。
橙子队的讨论:(种植材料为小石头)
小仁:“我们先放一点石头,然后再放种子吧。我想它们长得高一点。”
小岳:“我同意,多放一些石头,可以放到最高,这样子种子长出来就很高啦。你们同意吗?”
小婷、小豪都同意了,心急的洋洋已经拿起小石头往玻璃瓶里放了。小夕却说:“我觉得还是放在下面吧,种子都是种在下面的”。小仁说:“放在下面长得慢,如果放在上面的话就很快长高了,会比瓶子高的。”小夕想了想,说:“好吧”。征得了大家的同意,他们就开始往玻璃瓶里装小石头。一会儿,玻璃瓶就装满了小石头,他们开始往里面放种子,小仁拿起种子盒子说:“我是组长,我先来试试”。“那你小心一点。”小岳说。小仁用两个手指捏了几颗小种子,从玻璃瓶口放下去,小种子顺着石头的缝隙,“滋溜”滑到了瓶底。“它们都掉下去了!”孩子们惊奇地叫了起来。“老师,老师,我们想把种子放到石头上面的,但是它们总是掉下去。”“你们再试试啊。”我说,并往小岳手里倒了一些小种子,让他撒进去。小岳小心翼翼地摊开手,把种子撒了进去,“看,这里有几颗,在石头上面,石头卡住了就不掉下去了。”几个小朋友轮流把种子放进去,大多数的种子都滑落到了瓶底,小部分被石头卡住悬浮在中间。
用积木、小木块、大米种植的小组都选择了把种子放在底部,沙子材料的小组经过商量之后,决定把种子种在沙子的中间。
接下来是记录时间了,大家共同种植,应该怎么记录呢?我们进行了讨论,请小朋友来帮忙出出主意。
小楠说:“我们可以轮流记录。”
小为说:“让组长先画。”
小仁说:“我们石头剪刀布。”
小桐说:“可以点兵点将决定。”
小颖说:“可以让女孩子先记录,然后女孩子可以用石头剪刀布。”
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到底用哪一种呢?我就先请他们小组里讨论一下,让他们通过讨论,决定一个最适合自己小组的方式。
草莓队的讨论记录:
小桐拿起记录纸说:“我来画吧。”
小岩、小洋、小馨都没说话,感觉像是默认了。千千说:“我也想记,我画画挺好的。”
小桐说:“我先记吧。”
千千皱了皱眉头,看了看我,我朝她笑了一下,说:“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可以想想刚才小朋友们给出的意见啊。”千千想了想说:“那我们石头剪刀布吧。”
小桐有点点不乐意,但是还是同意了。最后,小桐赢了,千千说:“那下次让我记吧。”小桐说:“好的,待会你们可以一起涂颜色的。”
识别:
今天的重点在于讨论和协调方面,这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比起以往,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慢慢开始学会如何征得别人的同意,与他人共同商量讨论。这与《指南》社会领域(一)人际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第3条“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第3条“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相对接。最终,孩子们第一次记录结果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与《指南》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第4条“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相对接。
回应:
今天的种植有两个点是值得研究的,首先是关于种子种在什么地方,这个我事先是没有想到过小朋友们会有这个讨论,毕竟是集体种植,结果只能有一个,所以小朋友们之间需要协调、协商,甚至于妥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质疑、反对,但是小朋友们通过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获得了别人的认可,从而得到统一。我觉得这个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有价值的。其次是关于种植记录,同样也是这个问题,小朋友们要讨论一个他们觉得最佳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小组可能小朋友们都比较强势,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记录的主体,有的小组的小朋友可能比较含蓄,不太愿意表达和记录,所以会推卸掉这个责任。所以,不同的小组就要靠他们自己的交往去讨论去协调,从而的到一个最适合本组的记录方式。这样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让孩子们懂得在交往的过程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说明自己的想法。最终,每个小组出色地完成了本组的第一次种植记录,各有特色,效果非常棒!
故事:哇!发芽啦!
注意:
过去了好多天,瓶子里的种子都没有动静。一晃快一个月的时间了,小朋友们对于这个小实验的兴趣也在慢慢减弱。慢慢地,比较少的孩子去关注那些瓶子了。
这一天,小为在外面玩,突然兴奋地跑进来,对她的好朋友小楠说:“小楠,你快点去看一下,有一个种子发芽了!”小楠一听,马上冲了出去,我也跟着一起出去了。小楠和小为两个人低着头,拿起玻璃瓶,小眼睛仔细地看着里面的变化,“真的有小芽了,看,这个里面,很小很小的。哇!有好多好多的,都发芽了。”看着里面细细小小的小芽们,小楠的眼睛都要放出光来了。“快来,这里还有!”小为指了指装沙子的瓶子。“你看,它们长在了中间,有一点点绿色的,就是小芽芽。”“太好看了,是吧,小为。”小楠显得非常开心。这时,小易和袁宝也一起过来观察,四个人开始开心地讨论了起来。他们发现,小木块、沙子、石头里的种子都已经发芽了,还有米粒、塑料积木和木头积木里的种子都没有动静。
识别:
在发现了种子发芽之后,四个小伙伴一直在围绕着小种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与《指南》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1条“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和第2条“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相对接。
回应:
沉寂了快一个月的种子终于发芽了,本来小朋友们对此已经渐渐要遗忘了,这些小芽芽们突然又激起了他们的兴趣。种子已经发芽的事情马上就传开了大家纷纷过来看,小颖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们,既然有变化了,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变化记录下来。各组来认领,仔细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有发芽的赶紧讨论如何记录。没有发芽的讨论一下为什么别的小组已经发芽了,自己的瓶子里为什么还没有动静。大家各司其事,进行记录和讨论。木头积木和塑料积木的小组说太干了,没有水,需要浇点水。米粒的小组观察到中间出现了一点黑色的东西,感觉有点烂掉了,还有一股很难闻的味道。我请他们再观察几天试试,看有没有进展。
故事:看!突破缝隙了!
注意:
因为瓶子里种子的变化,小朋友们对于这个实验的兴趣又来了。但是,最近天气有点凉,小苗的生长速度不是很快。一个周末过去了,周一的早上总会有很多惊人的发现,最初发现的是小易,“你们快去看,我们小组上的小苗长高了!”橙子队的小朋友们听到后一下子都冲了出去。“好多叶子了已经。”小岚说。“这里还有,这里有一颗也大起来了。”袁宝说“你看,本来这里被石头挡住路了,然后这个小苗就从旁边一点空的地方又长出来了。”“它们真的可以从缝隙里长出来啊!”小旭高兴自地说。“你们觉得它们会长多大?”我问。“我希望它们可以长到瓶子外面,超过瓶子。”小易说。“对,再长高很多。”其他小朋友也一起附和着。“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吧。”小易提议,正好是区域活动时间,他们变一起把瓶子拿到桌子上,大家轮流着拿着瓶子近距离观察,并且一起开始记录。别的小组的小朋友看到了之后也纷纷去自己负责地瓶子那边观察。但是,和上次相比,小苗们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
识别:
当橙子队的小朋友发现了他们共同种植的植物的变化的时候,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和同组的朋友分享,并且在观察和记录的时候,也能够估计到其他人,轮流、合作,这与《指南》社会领域(一)人际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第2条“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相对接。当发现了植物的变化,大家都积极地参与了讨论,这与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2条“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相对接。
回应:
这一天,小朋友们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小白菜的小苗长高了,并且顺着小石头之间的空隙冒出来了!这不仅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而且也是我们实验的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实验里亲身观测到了植物是怎么从缝隙里面长出来的。他们很开心很兴奋,我也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像小石头组那么幸运,沙子组的小朋友们发现他们瓶子的小苗竟然在变少;米粒组的小朋友们发现发霉的米粒越来越多,面积在扩大;积木组的小朋友发现种子生长的速度很慢,有的小苗刚刚冒出头,有的小苗有枯死的倾向。
故事:怎么会腐烂了呢?
注意:
几家欢喜几家愁,当橙子队的小白菜长势越来越好的时候,葡萄队的小朋友终于忍不住了。“老师,你看我们这个瓶子,里面全部都是这种东西,中间都黑掉了。”小恩说。“里面还有一股很臭的味道”小朱说。“那些粉橘色的是什么呢?”我问。“这个是发霉了,是因为米粒发霉了,才这样的。”小恩说。“我们这里一个种子都没有长出来,老师,它们是不是长不出来了?”“都死掉了吗?”“别的小组都长出来了,我们都长不出来。”葡萄队的宝宝明显有点不太开心。“好的,那你们去看看还有几个小组,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一颗种子也没有发芽的。”我说。他们发现,菠萝队的沙子瓶子也没有发芽。我们便叫来了菠萝队的小朋友,一起观察讨论。“老师,前几次我们看到沙子里有小芽芽长出来的。可是现在不见了。”小楠说。“是的,就在这个中间,里面有一圈小芽的,现在我来看看,真的没有了。”小仁也跟着说。确实,玻璃瓶里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圈绿色的印子,并没有小芽芽的影子。“它们是不是烂掉了?”小楠问。“会不会是我们水浇得太多,发出来的芽一直浸在水里就烂掉了。”小仁回答。“嗯,有可能的。”我也觉得小仁说得有道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呢?或者我们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听听看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什么好主意。”我提议。“好的,那就问问大家吧。”小楠说,其他小朋友也同意了。
识别:
关于小种子烂掉和不发芽,小朋友们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了推测,这与《指南》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2条“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相对接。对于这小集体的种植活动,各组的小朋友还是很团结一致的,并热切希望自己小组不落后能成功,这与社会领域(二)社会适应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第4条“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相对接。
回应:
确实,从播种到现在,各组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看着别人家的种子长势可人,一颗种子都没有发芽的小组肯定沉不住气了。其实,我早就发现这两组出现的情况了,我没有说,就是要等他们主动来跟我反应。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了,反转的机会几乎也没有了。所以认为是失败了,那么为什么会失败,我们接下来如何避免失败,就是接下来我们大家要一起讨论的主要内容。失败的两组小朋友都同意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出出主意。所以我们要结合集体的力量,通过大家的讨论来进行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故事:我们重新起航
注意:
今天的任务是对之间的种植进行一次小结研讨。首先请各组的小朋友来说一说这两个多月来的种植结果,各个小组长进行了介绍。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或者说发了芽也腐烂了。
小羽说:“可能是瓶子里的水太多了,种子就烂掉了。”
小易说:“种子种在瓶子里太闷了。然后它们就闷死了。”
小戈说:“这个米粒烂掉了,所以种子也就烂掉了。”
小楠说:“米粒的缝隙比较小,和种子挤在一起,就烂了。然后就是水太多了。”
大家都同意可能是瓶子里的水太多了,种子就容易烂掉。
小颖说:“这个瓶子里的水太少了,然后它们也干死了。”她指着塑料积木的那个瓶子说。
“那说明了什么呢?”我问。
小仁说:“就是能放太多的水,水太多会死掉,没有水也会死掉的。”
“既然有些失败了,那我们就要重新开始,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这个种子长得更好呢?”我提出了问题。
小恩说:“我们要多观察,发现问题要马上解决。”
小易说:“我们可以给种子施肥。”
“这是个好办法,但是我们没办法施肥啊,里面没有泥土。”我说。
“我们可以在下面放一些泥土,这样种子就可以种在泥土上了,可以吃到泥土里的营养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说。
“嗯,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我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还有呢?”
小恩说:“我觉得可以换一个种子,换一个更加厉害的,大一点的种子。”
“哦,为什么呢?”我问。
“大一点的种子长出来更加有力量,更大,就不会死掉了。”小然激动地说。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种子呢?”我问。
“我们夹豆子那里有很大的蚕豆的种子。”小戈提议说。大家都同意了。
识别:
今天,很多小朋友都积极参与了讨论,能够认真聆听别人的回答,这与《指南》语言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第1条“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第4条“讲述比较连贯”相对接。对于之后的种植,小朋友们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积极出主意,这与科学领域(一)科学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第2条“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相对接。
回应:
今天的讨论真的比较充实有内容,没有想到小朋友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个建议提出来都能说出因果为什么,头头是道的。而且小朋友们能够积极开动小脑筋,为我们之后的种植出谋划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将瓶子空出来,然后去准备种植要用的泥土和种子,顺着小朋友们的思路,继续开始我们的缝隙里的植物的探索,重新起航!
九、课程评价:
1、幼儿的评价:
2、家长的评价:
十、课程思考: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我们开始了本学期的小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实验的成功,也体验了实验的失败。从中,我们也无形中获得了许多:
幼儿的发展: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毫无疑问的,缝隙里的植物这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幼儿的眼球,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这个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逐渐开始尝试自己探索自己的问题,从而努力形成自己的观点。他们会用语言和行为提出许多的问题。在种植实验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探索种植材料的时候,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以往的经验,积极进行推理分析;当他们发现各个小组间植物生长情况不同的时候,会推理出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的原因,并且在之后想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从孩子们提出的观点和思维走向上可以看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考虑到的点也越来越全面,比以往成熟了很多。
(二)同伴合作能力的提升。
所谓“合作”,就是指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自愿结合,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交方式。一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们对于合作是有排斥的,始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一直以来被呵护的社会性,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一起完成一件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在实验过程中,同伴之间一开始就针对选用什么样的种植材料产生了很多的分歧,大家都想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在小组记录的时候,很多小组会出现分工意见不同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大家就要通过协调、商量、讨论,从而一步步地分析问题,找出利弊,需求最好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的合作意识也在慢慢建立起来。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他们要学会相互配合和相互协作,在相互配合中实现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而当他们不断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他们的合作意识也就慢慢产生了,从而推动他们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以往的活动中,小朋友们比较活跃,喜欢参与讨论但是在认真聆听他人讲述方面不是很好,总会在他人没有表达完全的情况下擅自说话,强行介入,安静倾听的习惯不太好。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有很多时候都会出现集体讨论的环节,这个环节给了小朋友很大的考验,因为实验有很多的未知性,所以我们要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进行联想、猜测,并且要用合理的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表述得不清楚,其他小朋友就比较难理解,所以对于小朋友们的表述要求、语言的逻辑性方面在不断提高。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的表述是比较简洁的,连贯性也不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同伴的榜样效应下和不断的练习下,慢慢地,很多小朋友们在表述方面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了。长句子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句子间的衔接也越来越自然。表述能力有了一个大的提高。
老师的发展:
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不是主体、不是重点,但是也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要敏感地富有经验地支持幼儿科学探索的过程,要随着事件的发展和描述,了解其发生的过程和背后的原因,并对孩子们做出有效的回应,在孩子们的实验停顿或者是继续不下去的的时候给予有效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关注到了很多关于种植的信息,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实验本身就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种植实验,周期很长,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这个有趣的课题的时候,老师是全身心投入的,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的滋味,我也和孩子们在一起尝。
种植中有感:
在两个多月的种植实验中,我们初见成效,但是也发现了许多另外的秘密。比如:米粒瓶子发霉了,一粒种子也没有发芽,都烂了;塑料积木的缝隙很大,但发芽却很少;沙子里面的种子出现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也烂掉了。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大自然中的生长条件和我们去效仿的生长条件还是有差距的。就像去年的香樟树种子发芽实验一样,户外的就长势喜人,种在花盆里面的就长得不好,甚至大多数连芽都没有发出来。这个实验也是一样,因为玻璃瓶底部是密封的,只有一个开口地方可以通风,它的好处是材质透明,利于观察,但是,种子种在里面容易腐烂,而且我们有周末,天气有好坏,天气好的时候种子一下子就干涸了,天气不好的时候雨水容易进入瓶身,种子浸入雨水就会腐烂。关于种子的选择,也是比较仓促,小青菜的籽太过柔弱了,不容易存活,后来我们选择了大豆,感觉壮实了许多。所以,科学实验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虽然也不是一定要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失败也是一种收获,但基本的我们一定要把握,这是以后我们需要注意的。